
卡洛生醫參展「2025亞洲生技大展」首度發表次世代CAR-T創新技術

圖二: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臨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館」
生技產業年度盛會「2025 亞洲生技大展(BIO Asia–Taiwan)」於 7 月 24 至 27 日假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。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館」今年集結國家生物模式中心、國防醫學院、國科會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、園區核心設施平台與新創育成廠商,以「護國群山」為展示意象,象徵臺灣生醫創新研發的堅實後盾。
行政院長卓榮泰於開幕式致詞時指出,臺灣多項新藥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,展現深厚產業實力。臺灣不僅位於地緣戰略樞紐,更是民主與科技的交會點。政府將從資金、法規、人才與市場等面向完善產業環境,強化經濟韌性,吸引國際投資與合作。
身為園區進駐廠商之一,卡洛生醫的核心團隊擁有多年專心致力於CAR-T研究的經驗,涵蓋創新CAR結構設計、T細胞製造流程優化及CAR-T臨床試驗。公司核心目標是突破現行細胞治療在療效與安全性上的限制,大幅度革新暨研發新一代產品組合,期望讓CAR-T細胞療法與免疫細胞激素(immunocytokines)能更廣泛惠及血癌、實體癌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。
卡洛生醫今年首度參展,並於會場展示自研的「ISERlink」免疫突觸強化CAR-T平台。執行長林建廷醫師表示,公司鎖定次世代CAR-T細胞治療的全方位研發,從CAR設計、細胞製程到臨床效益全面優化,致力於提升產品品質與治療潛力。

圖三:卡洛生醫同仁於展場向民眾說明CAR-T平台
強化免疫突觸,突破腫瘤免疫逃脫
卡洛生醫的核心技術「ISER」(Immune Synapse Enhancing Receptor)平台,設計重點在於促進T細胞免疫突觸形成。該平台模擬天然多鏈受體架構,並導入促進突觸形成的適配蛋白(adaptors),改良胞內T細胞功能訊號。腫瘤細胞常透過下調ICAM-1表達來造成免疫突觸缺陷,以逃避免疫攻擊,而實驗結果顯示,ISER可顯著提升T細胞對ICAM-1剔除腫瘤細胞的毒殺能力。
ISERlink平台更可與傳統單鏈CAR進行整合,使用基因共同表達,實現雙受體、雙靶向 (dual-targeting) 機制;此架構將不僅能針對腫瘤抗原,也能藉由清除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細胞,進一步增強整體抗腫瘤效益。
林建廷執行長表示,團隊同步開發具血液及實體腫瘤標靶能力的駱駝科VHH抗體,作為ISERlink的「腫瘤導引元件」,除了能將最適合臨床CAR-T的抗體序列導入ISER外,自研抗體更可鞏固專利布局,並提升技術延展性。目前,以BCMA為靶點、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自研CAR-T,已展現優異的腫瘤細胞毒殺效率與專一性。搭配優化製程,卡洛生醫有能力穩定生產年輕且高活性的ISERlink CAR-T細胞,提供高品質的臨床產品。

圖四:林建廷執行長於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館」進行專題演講。
專利布局與臨床推進
卡洛生醫董事長羅浚晅醫師表示,ISERlink代表細胞治療技術的重大突破,期望能為癌症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方案。公司已著手準備向美國申請數件專利,以鞏固技術優勢。同時,為儘早覆蓋現有多發性骨髓瘤、B細胞淋巴癌等病患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,優先針對此兩種癌別執行第一期臨床試驗,從醫師的專業角度,讓病人獲得最大的健康權益。
羅醫師分享,他當初決定建構卡洛生醫團隊,源於 Covid-19 疫情期間,深刻體會到台灣自有醫療品極度匱乏,關鍵醫療技術與產品其實是國家級的戰備資源,必須由我們自己積極建置並自主發展。身為臨床醫師,他最清楚癌症患者在治療上的實際需求,每一次面對病人的眼神,都提醒他不能停下腳步。他相信,細胞治療是台灣具備強大優勢的領域,有潛力與國際第一流團隊並駕齊驅。這是一個關鍵的機會,必須傾注全力去把握,才能讓更多患者與家庭擁有新的希望。
羅董事長進一步強調,生技發展也必須尊重各專業領域,積極培育本土新創研發能量,更要確保病人生命與財產權益。臺灣擁有世界一流的醫療體系,醫事人員的選才、教育,也領先多數先進國家。我們更有國家級健保資料庫與人體生物資料庫等優勢,極具潛力發展新一代世界級科技產業。未來,生醫產業應結合資通訊等跨域技術,全面提升臺灣生醫競爭力,讓生技醫療成為支撐臺灣的「第二隻腳」,讓國家能走得更穩、更遠。
本文已首度刊登於銳傳媒 https://reurl.cc/nYZgp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