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-T是否適合我?

專欄作者:羅浚晅醫師、林建廷醫師(卡洛生醫團隊)

評估是否適合接受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(CAR-T)治療,需要從多個角度全面考量,確保療效最大化並降低風險。以下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,說明接受CAR-T治療前應該評估的幾個重要事項。

什麼是CAR-T細胞治療?

CAR-T細胞治療是一種利用病人自身T細胞,經過基因改造,使其能夠辨識並攻擊癌細胞的創新療法。這個療法的開發已經長達10年以上,目前主要用於治療某些難治性或復發性的血液癌症,如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B-ALL)、細胞淋巴瘤(B-NHL)、多發性骨髓瘤(MM)等。


一、確認適應症

首先,必須明白的是,CAR-T治療並非適用所有癌症患者,病人族群有所限定,其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: 癌細胞必須帶有可以被CAR-T攻擊的靶心。衛福部迄今唯一核准的CAR-T產品主要針對帶有CD19標靶的癌症,包含:

  • 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B-ALL)的25歲以下兒童和年輕成人病人。
  •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(DLBCL)的成人病人。
  • 濾泡性淋巴瘤 (FL) 成人病人。

這些病人均是經過兩線或以上標準治療下,失敗、復發或無法接受其他有效治療者。

若是不符合以上適應症(例如: 被套細胞淋巴瘤、慢性淋巴性白血病),仍然可以考慮使用CD19 CAR-T產品治療,但我們稱這情境為「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(off-label use)」,意思是醫師使用這個藥品並未完全遵照藥品仿單之指示說明,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並沒有違法,也不罕見,但應該要有正當理由、要合理使用、要告知病人、要依據文獻、要單方為主。但必須聲明,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無法適用藥害救濟。


二、身體狀況與器官功能評估

CAR-T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嚴重副作用,例如: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(CRS)、神經毒性(ICANS)等,因此病人的整體身體狀況和器官功能不能太差,以避免發生「未蒙其利,先受其害」的窘境。

  • 心肺功能:約有10-30%的病人可能發生3級以上的嚴重CRS,症狀包括發燒、低血壓、呼吸困難等。因此病人需能承受CRS反應,避免嚴重心肺併發症。
  • 腎功能:建議腎功能不宜太差,才能接受足量的淋巴清除化療,萬一CAR-T治療後出現血壓不穩,也才能接受足量的點滴補充。
  • 肝功能:避免嚴重肝毒性。若有B肝、C肝病毒感染的患者,最好把病毒控制到「測不到病毒量」的情況為佳。
  • 神經毒性:可能出現認知功能改變、意識混亂、癲癇等神經系統症狀。因此如果病人本來就意識不清,難以配合治療,就不適合接受治療。
  • 整體體能狀態: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學會建議,預期存活至少6至8週的病人較適合接受CAR-T治療。此外,若病人曾接受過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,需特別評估移植後的狀況,避免因免疫系統異常導致嚴重併發症。

這些副作用多數可被妥善處理,但需要多專科團隊密切監控和即時醫療支援。CAR-T治療的副作用較為特殊且可能非常嚴重,病人及家屬必須充分了解並做好心理準備,若醫師研判不適合接受CAR-T治療,就不要勉強進行。


三、治療前的準備工作

CAR-T治療前的準備尤其關鍵:

  • T細胞採集與CAR-T製備:病人需先接受血球分離術收集T細胞,這通常需提前數周進行。收集的T細胞送至實驗室進行基因改造和擴增,製備成CAR-T細胞。

由於有健康的T細胞才能產出強力的CAR-T細胞,因此收集病人血球之前,要衡量病人是否有適合的「治療空檔」來收集免疫細胞,最好讓病人處在:有足量的白血球、血紅素、血小板,沒有發燒感染,離前次化療有一段間隔時間,沒有使用高量的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的狀態。


四、心理與家庭支持,並與醫療團隊充分溝通

CAR-T治療是一個看似快速,但實則漫長且有若干不確定性的過程,病人的心理狀態和家庭支持也非常重要:

  • 需評估病人及家庭對治療的理解與期待。有時病人與家屬會有過高的期待,認為CAR-T是罹癌後人生最後一戰,因此無論如何都想賭一把,追求根治的可能。事實上,這樣的期待不一定能實現,因為再好的治療也不會有絕對的療效保證。
  • 提供充分的衛教與說明,讓病人了解治療流程、可能的副作用及後續照護。唯有充分的理解才是權衡利弊得失的基礎。
  • 確認家庭及社會資源是否能支持病人在治療期間的生活與照護。由於接受CAR-T治療時,不一定能獲得健保給付或是參與臨床試驗,對於可能的自費負擔應該慎重評估,超出家庭負擔能力的自費治療不應該被過分鼓吹,更不應該因此造成家屬的愧疚感。
  • 最後,病人應與主治醫師深入討論是否有其他治療選項? CAR-T是否是最佳選擇? 透過充分溝通,病人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決定。

總結來說,評估是否適合接受CAR-T治療,需從適應症、身體狀況與器官功能、治療前準備、心理與家庭支持及醫療團隊溝通等多方面進行全面考量。只有在病情適合、身體狀況允許,且有充分準備和支持的前提下,才能讓CAR-T治療的效果最大化,達到治療目標。尤其,醫護人員應該時刻提醒自己,我們固然要對抗癌症,但也應該照顧病人與家屬,因為「人」才是醫療的主體。

本文已首次刊登於【銳傳媒】】https://reurl.cc/6qKlMV